項目概況
洛陽宜陽樊村風電場(投產后更名為:洛陽宜陽華電福新船城風電場)是洛陽市首個風電項目,項目場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樊村鎮境內。風電場海拔高度在240~650m之間,起伏較大,選址位于S323省道路邊,宜陽縣至樊村鎮之間,交通便利。風電場規劃總裝機容量48MW,安裝2.0MW風電機組24臺。
發電指標
2017年,由聚合電力工程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聚合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承攬全過程咨詢設計的洛陽宜陽樊村風電場(投產后更名為洛陽宜陽華電福新船城風電場)全年滿容量運行,在年平均風速5.58m/s情況下,機組可利用小時數2567小時,比河南全省全年滿容量運行的所有風電場的平均值1721小時高出846小時,位居全省第一。風電場2017年的實際發電量為1.23億千瓦時。年上網電量和等效滿負荷小時數超出設計的年理論上網電量1.02383億千瓦時、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2133小時的指標。(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網站等)
項目咨詢、設計、建設時間表:
聚合電力承擔該風電場全部咨詢設計工作,包括自宏觀選址--風資源觀測--可研編制--微觀選址--初設、施工圖設計
2012年完成宏觀選址,12月實現立塔測風
2013年12月31日風電場可研報告通過河南省發改委評審
2014年1月14日項目獲得河南省發改委核準批復
2014年1月聚合電力承接風電場全部勘察設計工作
2014年6月10日項目升壓站初步設計成果通過華電電科院審查
2014年6月項目開始建設
2014年8月15日項目升壓站初步設計成果通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審查
2014年12月26日完成全部施工圖設計工作
2015年1月20日宜陽樊村風電項目一次性倒送電成功
2015年4月24日首臺機組成功并網發電
2015年9月7日24臺風機全部吊裝完成
2015年11月3日24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
2016年7月項目竣工圖資料編制完成
2016年8月22日完成工程移交生產驗收。因電網調度命名等原因,項目正式更名為洛陽宜陽華電福新船城風電場
經過2016年和2017年兩年安全生產運行,項目成為河南省風電標桿項目
工程技術特點及創新
宏觀選址,尋找最好的風資源
微觀選址,持續優化,推進機型定制化和發電量提升
多階段微觀選址,確保機位收益與限制因素的平衡,降低機位調整不確定性,提前消除限制因素影響,不斷精細化風電場選址成果
2014年6月為優化風機布置提高發電量,綜合考慮風機發電量和安全性影響,適當調整了風電機組間距。為補充完善風電場測風塔代表性,在原有10286#測風塔之外,選擇在海拔較低處補立6035#測風塔,對資源評估進行優化計算。根據測風塔數據計算結果判斷本風電場風功率密度等級為2級。風電場最終選定24臺風電機組,年理論發電量為142178MW·h,總折減系數27.91%,設計年上網電量102383MW·h,設計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2133h。
優化設計方案,強化設計服務,降低建設成本
為使業主全面深入了解本項目投資收益狀況,為決策提供充分參考,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選址基礎上,設計對風電場多種容量組合進行了發電量、年等效利用小時、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等經濟性指標進行評估及復核。前期選址階段,由于未確定風機廠家,風機間距裕度較大。設計階段在確定廠家后,設計院和廠家配合,在滿足風力發電機組安全性要求基礎上,在風資源較好的區域,優化風機布局,增加布置風機,提高整體發電量。經過優化,年等效滿負荷運行小時數由可行性研究階段的2037h,提高到了2133h。我方通過多模型和軟件對比,在微選階段選定合理機位,業主方補立測風塔測風后與我公司選址結果一致,充分證明我方微選的精確度和準確度。由此,風電場風機微觀選址工作得到較好優化,為最終運行發電量取得優異表現提供了基礎。
對于樊村項目這種山地丘陵項目,合理的規劃道路路徑,能夠大幅度降低施工檢修道路成本以及征地、水保等費用。我們加強地形測量、地質勘察把控,微觀選址開始后,道路專業與資源專業同期進場,對道路路徑進行踏勘。為了便于圖上作業、方案比選和優化,公司對風電場進行了全場測量,測量精度符合道路優化設計的需要。在初步確定方案后,與現場業主進行充分溝通和征求意見,并再次赴現場對連接線進行現場商議。經過大量優化工作,本工程最終實施道路全長16.4千米,較可研階段21.57千米減少5.2千米。道路路徑的減少,直接降低了工程造價。
樊村風電場線路設計路徑方案確定后,在復測中出現距民爆倉庫距離較近、休閑娛樂景區阻斷以及大寬度溝壑跨越問題。為盡快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溝通效率,設計院派主設人和測量人員進駐現場,進行現場設計、解決技術問題,并配合業主在現場進行溝通協調。經過近一個月的現場工作,順利協調解決了問題。
機位發生優化調整之后,線路隨之發生變更,為了滿足工程發電目標要求,設計在最短時間將人員派往現場,期間投入充裕人員,確保了最短設計工期完成線路改線設計工作。為項目最終全部并網爭取了寶貴時間。
集約化布置,降低征地成本和施工難度
為減少用地指標并減少土石方挖填方量,升壓站布置進行了全方位細化的設計,變電區設計布局緊湊、工藝合理,既實現了方便運檢,又能兼顧后期擴建;生活辦公區統籌得當,功能劃分明顯,既能滿足基本辦公值班用房需求,又最大程度減小建筑面積和占地;建筑物外立面設計充分考慮了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業主企業文化,使得建筑物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贏得業主單位高度好評。
本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從工程自身的適用性和經濟性出發,根據特殊情況進行定制化設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價,同時將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建成投產后所發清潔能源并入電網,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統籌項目布局,提升土地利用率
預留光伏電站位置,實現風光互補,提升土地利用率
結語
選址階段:注重資源優勢,做好宏觀選址和微觀選址
實施階段:做好成本控制,進行優化設計和統籌布置
運行階段:進行后評估,總結工程項目的優缺點
認真完成項目的每個階段,才能做出、做好更多的精品項目。
本工程建設完成后,得到了項目業主單位、生產運行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的一致認可,從建設完成投產至今,工程所建設系統一直在網安全穩定運行,為洛陽地區能源結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促進了宜陽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